如何评价长门级战列舰?
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在20世纪初,设计制造的一级战列舰,被视为第一级纯日本血统的战舰。该级战列舰,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期间,日本最为强大的战列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
长门级战列舰
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高航速重火力的战列舰,以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量来补充数量的不足。长门级战列舰,装备了8门45倍径410毫米主炮(在大和级的460毫米主炮出现之前,长门级的主炮口径,是全世界最大的),四座主炮塔在舰艏与舰尾采用背负式布置。主炮仰角达到30度,射程达到30公里。20门50倍径140毫米副炮,安装在顶层甲板与上甲板之间。
长门级装备的45倍径410毫米主炮
长门级战列舰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上层建筑。为远距离观测以及指挥的需要,该级舰采用了七根支柱支撑的高大樯式桅楼,顶部设射击指挥所。另外舰艏的外形也很特别,设计了独特的勺型舰艏(为了对付链系水雷,勺型舰艏不会勾住连接两枚水雷的链条)。
随着战列舰主炮射程的增加,长门级在装甲方面设计时,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加强了重点区域防御装甲,尤其是水平的防御装甲。
长门级装备的50倍径140毫米副炮
作为条约战舰之二的长门号、陆奥号在二战爆发之前一直都是日本海军的象征,它基本是金刚级战列舰的升级版本,而金刚级四艘战舰又是英国“狮”级战列舰的出口型,因此说长门级是很老旧的设计了,日本在大和号之前的造舰能力被有意夸大了,至少长门级战列舰的设计中规中矩、稳中求胜,它配备8门410mm主炮和140mm口径的副炮,相比之下其他的条约型战列舰仅仅配备406mm主炮(16英寸),可见在火力上日本是占有优势的。
但是条约型战列舰BIG7都是速度超慢的军舰,长门经过两次现代化改装之后航速仅有26节,并不适合伴随航母作战,这还是得益于照搬金刚级战列舰动力舱设计的结果,采用传统舰炮布置得长门级具有很大改装升级的空间,因此在航速上领跑各国条约战列舰,相比之下英国的纳尔逊级仅能跑出21.5节的慢速,还好“马来海战”、“印度洋海战”英国都没有派出纳尔逊级,否则火力和速度都处于劣势的纳尔逊肯定完败。
而长门级的主要对手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两者对比长门更是占尽了优势。科罗拉多的下水航速仅有21节,后续改造之后也没有太大提高,在速度上排在条约战列舰之后;8门主炮也是406mm副炮还不如纳尔逊级仅有127mm,最重要的是它的续航能力仅有9700海里,巡航太平洋都有些吃力,日本海军在西太平洋占据绝对优势。因此长门级战列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日本人的守护神。
不过长门的成功也将日本海军错误的装备思想发展到不可收拾,大和级战列舰就是踩着长门的成功上马的,而后来证明战列舰是斗不过航母的,假如长门级不是那么成功、日本凭借战列舰的巨舰大炮不能获得太平洋上的优势,日本就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航母的发展当中,历史也会进一步改写。
长门级战列舰算是日本第一型拥有日本血统的纯国产战列舰。摆脱了英式战列舰的设计,是日本师夷长技后的产物,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日本国力的象征和骄傲。不过在二战中的表现却十分平凡,不但毫无建树,而且还在自家港内自爆了一艘,最后一艘还被拉去核试验。
长门级是日本在引进并吃透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技术后在扶桑、伊势级战列舰的国产化产物,最早在1919年便开始研制,摆脱了英式三角桅杆的样式,首次采用了7根桅杆设计上层建筑,并开启了日本“违章建筑”的先河。在设计之初它就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主炮口径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可以说是集当时日本的最高技术的成果。
由于一出生就赶上了华盛顿海军条约,所以2号舰还是日本努力争取的(甚至用上了小学生捐款的幌子),差点就流产了。就这样日本的2艘长门级战列舰,美国3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2艘纳尔逊级战列舰成为了当时世界海军的7个大佬,俗称“BIG7”。不过由于二战已经是航母的天下,而且日本战列舰不到最后时刻又不能出动,所以最后没油了只能呆在港内投降。最后被拉到比基尼环礁进行核爆实验。
长门级航速26节,大改后航速下降到25节左右,比起新锐舰而言不算高速,否则也不可能出现“金刚跑断腿,长门港中睡”的情况,与传统的老大七相比,长门级的综合水平是最强的,水中弹刚好针对纳尔逊薄弱的水下防护,26节的高速可轻松甩开科罗拉多23节,纳尔逊21节的龟速,实用性最强。长门贯彻落实重点防护战略,大改后长门重点加强了弹药库主炮塔的防卫,但其薄弱点却在动力舱,与新锐舰相比,长门明显强于新锐的条约舰,乔治五(应该是个大七都比他强),比俾斯麦的受创下作战能力理论上要强(俾斯麦号称20几分钟被罗德尼加乔治五废了武功----炮塔全毁,正牌战列舰应该比大型袭击舰在战列线上挨揍条件下反击能力保持的要好),与俾斯麦,北卡,南达,前卫,黎塞留,维内托有抗衡的资本(不敌,但至少可以重创对手),比起依阿华差距有点大,缅力一战,不求结果,比起大和差距更大,自求多福吧。
如何评价道光皇帝?
道光帝的一句朱批:纯属梦话!开启了晚清“有话不好好说”的自虐模式
1840年10月,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换上琦善署理两广总督,与英国人谈判。琦善使用拖延战术,英方代表义律失去耐心,决心以战促和,先打痛清军再说。1841年1月7日,突袭虎门,攻占大角、沙角炮台。
远在北京的道光帝怒从中来,一再给琦善下死命令“痛加剿袭、以示国威”,而琦善则不敢将战斗升级,擅自与义律签订了“穿鼻草约”,私自把香港许给了英方。
琦善将签约的内容刻意淡化处理后,以奏折形式呈送给道光,想观察试探道光反应,结果却大大出乎自己意料,道光帝朱批:“一片呓语”!
纯属梦话!什么“把新安县的香港一地给英国人寄居”,说来说去不还是割地?“英逆”简直欺人太甚嘛!
道光帝的怒气并非毫无道理,琦善给英国人的条件,比起之前撤换的林则徐跟英国人谈的条件,又是大大的让步。林则徐那时候,英国人无非是要开放广州这个通商口岸,到了琦善这时候,英国人居然索要大清的地皮了!把琦善这个老小子也革职!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打吧!
刀叔观点: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绝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却成为后世无法回避并屡屡提及的人物。
道光登基后,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下发了红头文件,名为《御制声色货利谕》,其实就是《关于加强廉政建设及群众路线的几点意见》。群臣纷纷表示赞同,为道光点赞,并保持了公共场合不吃肉(非节庆不得吃肉)的良好风气。
当时有清朝对回疆的战争,大学士长龄等人取得胜利回京复命,向道光帝献上战俘,道光于是宴请这些立下战功的将领们。可说是宴请,其实寒酸得要命:二十个人挤在两个桌子上,每一桌只有五六个菜。在座的大臣都不敢举着,那么多人几口就会把这区区几样菜吃光,吃光了皇帝哪还有面子?大家面面相觑,一群大臣就这么饿着肚子退了席。
据喻大华《道光皇帝》记载,皇后过生日的招待会极为简单,每人一碗打卤面。
他对自己和老婆都这么很,对那些打工的大臣们就更不用说了。他为大臣们建立了相应的能力道德标准,皇帝吃饭都是四菜一汤,大臣就不能超过这个标准,皇帝上朝龙袍上都是补丁,大臣们岂敢穿豪华的衣服。据说当时京城里很多破旧衣服店都告罄了!
外地官员进京述职时,对勤勉能干的官员,皇帝会以赐宴表彰。但在道光朝,皇帝赐宴,仅是政治荣誉,被赐宴的官员领了荣誉后自己出去掏钱吃饭。
在道光帝的影响下,官场风气有所转变,至少北京如此。几天过后,官员们上朝都穿上打补丁的衣服。议事结束,红日东升,乾清门内外光明一片,只见满朝文武个个灰头土脸,虽不至于衣衫褴褛,但当时的一般中产阶层也不致于这副打扮。临散朝,彼此之间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穷,或者交流节俭经验,比如哪儿可以买到便宜蔬菜,如何将一斤米煮出五斤饭,等等。